各部门、下属学院,附属医院: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和浙江省建设高教强省战略,建设“在国内有一定影响、一定水平、一定地位的湖州师范大学”,加强我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工作加快发展、内涵发展、赶超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建设高教强省的决策部署和省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以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为重点,着力扩大研究生规模,着力提升培养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赶超发展,为建成湖州师范大学提供内涵支撑,向建设具有优良师范传统、鲜明应用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出坚定步伐。
二、任务目标
今后五年,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任务目标是构建1个体系,抓住2个着力点,大力实施6项计划(简称“126”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学科、学位点与研究生教育超常规发展。
构建1个体系:构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权责明晰、运转高效、充满活力”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抓住2个着力点:一是规模发展。到2020年,高质量建好8个省一流学科,高水平建好现有6个硕士点,立项培育10个以上硕士点,研究生规模达到800人,启动博士点培育,为更名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到2022年,研究生规模达到1200人,着手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博士点,为开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迈出坚定步伐。二是质量提升。突出立德树人和以生为本理念,着力提高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明体达用高层次专门人才。
实施6项计划:大力实施学位点建设培育、导师队伍成长、生源质量提升、培养质量保障、国际化教育行动、立德树人六项计划。
三、基本原则
(一)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以硕士点建设为新起点,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以点带面,形成高水平的特色学科群,建成结构优化、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的学科体系。
(二)主动创新、重点突破。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促进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
(三)突出特色、提升内涵。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在特色和内涵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质量,在学科优势与特色、服务需求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核心竞争力跨上新台阶。
四、重点任务
(一)学位点建设培育计划
1.抓质量强保障,全方位统筹学位点建设。对照学位点专项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围绕研究生培养要求,坚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突出特色优势,强化能力培养,通过重点推进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践基地拓展、学生能力培育、导师队伍提升、全过程质量监督体系构建等任务,全方位统筹谋划学位点建设,确保现有6个硕士点全部通过专项评估。
2.抓重点补短板,科学谋划学位点培育工作。按照学校更名大学的近期目标和建设具有优良师范传统、鲜明应用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远期目标要求,对标学位点申报条件,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资源供给、补齐学科短板,加快培育和形成我校冲击2020年新增学位点的特色优势学科,为学位点申报奠定坚实基础,争取新增5-7个硕士点。积极推进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启动博士点培育工作,为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打下良好基础。
(二)导师队伍成长计划
1.引育结合壮大研究生导师队伍。通过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快速壮大师资队伍,加大国(境)外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力度,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导师队伍。借助“环太湖高校联盟”等平台,加强校际合作、校地合作,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选聘优秀研究生导师,着力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多元化发展。
2.着力提高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育人工作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建立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导师培养计划,完善导师培训制度,切实做好新增导师岗前培训。支持导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参与行业企业实践,促进导师职业发展。
3.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和评价机制。推行以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为审核重点的导师招生资格确认制度,鼓励优秀博士破格选聘为研究生导师。实行研究生导师评聘分离,综合考虑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导师招收研究生的资格和数量。构建多维度的导师评价机制,强化导师考核评价结果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评奖等方面的运用。
(三)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1.着力增强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通过方向凝练、学科队伍、平台基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要素有机结合,从根本上提升学科竞争力,打造学科与学位点品牌,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学院、学科和导师吸引优秀生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积极拓展研究生招生渠道。加强与省内外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一批优质生源基地。积极开拓国际研究生招生渠道,鼓励我校本科生报考本校研究生,创造条件争取早日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着力创新研究生招生管理。设立研究生招生宣传专项资金,构建“学校-学院-学位点-导师-研究生”五位一体的招生宣传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分类别地开展招生宣传活动。建立优秀生源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报考我校。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充分发挥初试、复试在选拔优秀生源中的作用。
(四)培养质量保障计划
1.着力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对标学位点专项评估指标,明确课程定位,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推进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开展优质公共课程、优质学位课程、优质特色课程、案例课程和全英文课程建设。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
2.强化科教结合与实践教学。围绕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促进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明确各培养环节应接受的科研训练,构建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训练体系。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多样化、特色化、进阶式发展。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
3.统筹构建质量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制订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制定体现我校特色和水平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充分发挥研究生教学督导委员会的监督作用,统筹建设校院两级质量保障体系。推行学位论文“盲审”全覆盖,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积极推行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定期发布研究生培养质量报告。
(五)国际化教育行动计划
1.推进国际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主动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保证来华学生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建立灵活的招生制度,健全奖助体系,营造多元文化交融的培养氛围,吸引国(境)外优秀青年来我校攻读研究生。
2.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教师和学生多形式开展对外交流,通过开展联合培养,国家公派项目,资助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形式,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积极谋划中外合作研究生硕士项目。
3.积极推进国际化专业建设。选择发展基础较好的优势学科,参照国际高水平大学或学科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推进国际化特色课程建设,加大力度引进国(境)外优秀师资与教材等教学资源。
(六)立德树人计划
1.推进研究生党建规范与特色创新。加强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建设、党员引领示范和党建协同创新。创新研究生党支部建立模式,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开展政治学习、调研考察等活动,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研究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建立完善校、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加强研究生廉洁意识培养,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选聘优秀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
3.全面培育文化品牌和科学精神。以“君子之风”教育为载体,以培养“明体达用”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推进研究生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实施研究生“一院一品”学术文化特色活动。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以及君子人格的塑造。创新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着力提升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有力确保目标顺利完成。成立研究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把学位点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纳入学院和相关部门的任期目标,实行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目标责任落实到位。
(二)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建立“以学院为主体、校院两级管理”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教育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学位点负责人职责,发挥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三)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培养条件。切实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育基地建设、教育奖助贷经费投入。加强研究生教室、研究生学习室等建设。构建完善学科实验室体系,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以满足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技能以及工程能力培养的需求。